薛宏新/说春捂
在豫北这片古老而厚重的土地上,春天总是以一种不紧不慢的步伐走来。它不似江南水乡那般温婉细腻,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和节奏。春风里带着几分粗犷,几分豪气,就像咱豫北人的性格,直爽而热烈。而在这春风拂面的季节里,“春捂”便成了一种生活习俗,一种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与遵循,也成了一种豫北人独有的诗意表达。
“春捂”,听起来简单,实则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生活智慧。在豫北的方言俚语里,“捂”就是“捂严实喽”,不让冷风钻进衣裳缝儿里。老一辈的人常说:“春捂秋冻,到老不生病。”这句话,就像是祖辈们传下来的咒语,代代相传,深入人心。春天虽然暖和了,但早晚温差大,天气多变,要是早早地换上薄衣裳,一不留神,就让冷风钻了空子,身子骨儿可就遭罪了。
记得小时候,每到春天,奶奶总是念叨着:“春捂春捂,可别急着脱衣服。”那时候,我不明白为啥非得捂着,看着小伙伴们穿着花花绿绿的薄衣裳,心里别提多羡慕了。奶奶看出了我的心思,就笑着摸我的头说:“傻孩子,春天风硬,捂严实喽,才能身子壮。”奶奶的话,像是一股暖流,流进了我的心里,也让我懂得了“春捂”背后的那份深情与关怀。
春天,是万物复苏的季节,也是豫北大地展现生机与活力的时刻。田野里,麦苗儿绿油油的,像是铺了一层厚厚的绿毯;果园里,桃花、杏花竞相开放,争奇斗艳,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。而在这美好的季节里,“春捂”更像是一种仪式,一种对春天独有的致敬。它让我们在享受春光的同时,也不忘对身体的呵护,让身心在自然的怀抱中得到真正的滋养与成长。
在豫北的乡村,春天里总能见到这样的场景:大爷大妈们穿着厚厚的棉袄,坐在村口的大槐树下晒太阳,聊着家长里短,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。他们虽然穿着厚实,但那份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观,却像是春天里最温暖的阳光,照亮了每个人的心房。这就是豫北人的“春捂”,不仅捂在身上,更捂在心里,捂出了一份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。
“春捂”不仅仅是一种保暖措施,更是一种生活态度。在豫北人的眼里,春天是个多变的季节,就像人的心情,时好时坏。而“春捂”,就像是一种心理暗示,让我们在面对生活的变化时,能够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,不急不躁,从容应对。就像那句老话说的:“心急吃不了热豆腐。”在春天这个多变的季节里,只有保持一颗平常心,才能享受到真正的春天。
当然,“春捂”也是有讲究的。在豫北,老一辈的人会根据天气变化,灵活调整穿着。他们常说:“早晚凉飕飕,中午热烘烘。”因此,在春天这个温差大的季节里,要学会适时增减衣物。早晚气温低时,多穿点衣裳;中午气温高时,可以适当地脱去一两件。这样既不会着凉,也不会太热。此外,“春捂”还应注重局部保暖,尤其是头部、颈部、腰部和脚部等易受寒邪侵袭的部位。这些部位一旦受寒,很容易引发各种疾病。因此,在“春捂”的过程中,我们要格外注意这些部位的保暖。
在“春捂”的过程中,我们也不妨放慢脚步,去感受春天的美好。不妨在周末的早晨,和家人一起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,欣赏那嫩绿的麦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;不妨在傍晚时分,约上三五好友,到村头的桃树林里赏花拍照,感受那满园春色关不住的勃勃生机。这样的时光,既能让身体得到锻炼和放松,又能让心灵得到滋养和净化。在豫北这片土地上,“春捂”不仅仅是一种养生方法,更是一种生活情趣。它让我们在忙碌与喧嚣中,找到了一丝属于自己的宁静与美好。
春天,是豫北大地展现生机与活力的时刻;而“春捂”,则是豫北人对春天独有的致敬与呵护。它教会我们在享受春光的同时,也不忘对身体的呵护;在面对生活的变化时,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;在忙碌与喧嚣中,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与美好。这就是豫北人的“春捂”,一种诗意浓厚的表达方式,一种对生活深深的热爱与执着。在这个春天里,让我们一起“捂”住那份温暖与希望,让身心在自然的怀抱中得到真正的释放与升华。
如此,当我们回首这段时光时,会发现“春捂”不仅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,也让我们的心灵变得更加丰盈与美好。而这,或许就是“春捂”给予我们最宝贵的礼物吧。在豫北这片古老而厚重的土地上,“春捂”不仅是一种习俗,更是一种文化,一种精神,它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诗意与远方。